赛事背景
为深入贯彻创业安徽行动部署,全面落实黄山市委、市政府创业工作要求,扩大中国黄山“迎客松”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影响力,以大赛为平台发现、引进高水平创业项目和团队,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,推动黄山市建成创业氛围浓厚、创业人才聚集、创业成果涌现的创业型城市,经研究,决定举办第二届中国黄山“迎客松”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。
大赛主题
才聚徽州 创业黄山
组织单位
主办单位:黄山市人民政府
指导单位:创业安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
承办单位:创业黄山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(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),中共黄山市委宣传部,黄山市科技局,黄山市财政局,黄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,黄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,黄山市投资促进局,共青团黄山市委员会,各区县人民政府,黄山高新区管委会。
运营单位:杭州传送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(微链)
大赛组委会:由市委书记、市长任主任,分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副市长任副主任,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,统筹领导大赛活动的开展。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创业黄山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(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)。
赛事安排
2023年4月12日
赛事启动:正式发布大赛报名通道,以及赛事有关标志等
2023年4月12日-4月30日
赛事报名: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报名
2023年5月初
项目初审:组织专家对报名项目进行线上评审,最终产生105强项目进入复赛(不含海外赛)
2023年5月-9月
城市行业复赛:按照八个方向赛道分别在深圳、杭州、苏州、东莞、西安、广州、无锡、黄山8个城市开展线下路演赛事,各产生3个入围项目,最终共产生24个项目进入总决赛
2023年9月底
总决赛暨颁奖仪式:评选最终获奖项目并进行颁奖
参赛条件
1、16-59周岁的各类创业创新群体;
2、参赛项目主要围绕数字创意产业(含文旅行业)、智能制造产业、绿色食品产业、生命健康产业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(含人工智能产业)、新能源和汽车电子产业、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产业。参赛项目有所属企业的,所属企业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,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。经营规范、社会信誉良好,无不良记录。项目拥有创新型技术或成果,市场前景广阔、落地可能性高;
3、参赛选手需为该项目的第一创始人,或为受其委托参赛的项目团队核心成员,参加路演人数不超过3人;
4、原则上首届赛事百强项目不可再次报名本届赛事,项目有重大突破或明确可落地黄山的,可再次通过组委会申请参赛;
5、参赛报名项目须认同本次大赛赛程赛制规定,服从大赛组委会安排,如违反赛事规定、不服从赛事安排,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项目参赛资格;
6、黄山市内参赛项目在基础参赛条件之外,还应符合“未在黄注册或2022年9月后在黄注册”条件;
7、海外赛道项目在基础参赛条件之外,还应符合“参赛对象为留学人员担任企业法人,或者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团队为外籍团队”条件。
赛事奖励
(一)参加总决赛的创业项目,设置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3名、优秀奖9名,奖金分别为30万元、5万元、1万元和5000元。
(二)符合条件的大赛获奖项目直接进入“创业安徽”大赛。
(三)对有实质性落地且有一定营收或税收的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项目,将其第一创始人、创业合伙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纳入“迎客松英才计划”相应层级企业高层次人才目录管理,享受住房补贴、生活补贴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服务。
(四)人才团队及项目扶持政策
为促进此次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落户黄山市,市投资促进局结合《黄山市支持“三重一创”建设若干政策(修订)》、《黄山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》,以及新颁布的《黄山市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》、《黄山市“城市合伙人”管理办法》、《黄山市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》、《黄山市“双招双引”支持政策指导意见》等文件,梳理出175条相关政策。具体情况如下:
从涵盖领域来看:共涵盖“三重一创”(9条)、人才团队(5条)、现代服务业(19条)、文旅产业(12条)、科技创新(30条)、新型工业(18条)、现代农业(8条)、体育产业(12条)、企业上市及融资(9条)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(16条)、“城市合伙人”(3条)、总部经济(4条)、“双招双引”(20条)、推企业稳生产拓市场扩投资(10条)等14大方面。
从奖励金额来看:涉及具体奖励金额的政策共121条,其中50万元以内的政策79条,50-100万元的政策23条,100-200万元的政策6条,200万元以上政策13条。其中奖励金额超1000万元2条(①总部企业首次被评定为世界企业500强的,给予一次性2000万元奖励。②对新引进1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,竣工投产后,按照设备投资额15%补助,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。)
联系方式
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杨倩玲 联系电话∶ 0559-2355858
运营单位 林丽萍(赛事统筹) 联系电话∶ 15858233699;唐菱芳(报名咨询) 联系电话:15905817982
其他与本公告及大赛有关的任何未尽事宜,均由大赛组委会进一步制定规则并进行解释,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。
数字创意产业(含文旅行业)、智能制造产业、绿色食品产业、生命健康产业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(含人工智能产业)、新能源和汽车电子产业、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产业七大产业链。